资讯 品牌资讯 童装行业

博士蛙盲目扩张恶果:拖欠员工薪酬财务堪忧

  “原本6月20日说好发4月份的工资,到了时间没有声音,6月底再问又回复说7月初会把4月、5月的工资一起发,但到了时间又是没兑现,7月10日又说7月中旬补发,还是没有拿到,之后又是不了了之。”今年是许莉(化名)在博士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博士蛙”)工作的第5个年头,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现在却陷入了连饭都要吃不起的困境了。“我们是每个月20日发工资,从4月份算起的话已经欠了我们4个月的工资了。”许莉的情绪很激动,忍不住扯起了嗓子。

  日前,有报道称博士蛙上海多家门店员工长达3个月的工资遭遇连续拖欠,且很多人公积金与养老金也未正常得到缴纳,“空白期”长达1年之久。“说的都是事实,我的养老金只交到了去年12月,公积金则更早,去年4月份之后就没有交过了。”许莉告诉记者,“现在我是进退两难啊,离职的话工资、四金都没有结清,总是不甘心啊。”让许莉想不明白的是之前公司都一直是好好的,怎么突然一下子就这样了。

  眼下,距离博士蛙2012年3月审计师请辞停牌至今已过去了28个月。对于上述的欠薪事件,记者昨联系了博士蛙内部高层,他并未给予记者直接的回复,只是表示“情况比较复杂”,至于是否回应他称公司还正在考虑中。而对于记者追问的何时复牌及业绩公布之事,他则称还在协调中。

  “博士蛙现在财务状况很不好,工资还只是小头,他们目前欠房租和其他的费用应该都比较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婴童行业的业内人士昨告诉记者。

  博士蛙2010年9月29日香港上市时,曾获得485.47倍超额认购,冻结1208.81亿港元,是香港联交所首个上市的儿童消费品类企业,同时还是当时全球市值最高的儿童消费品开发商和零售商。

  博士蛙董事局主席、总裁钟政用曾在上市后不久举行的战略升级发布会上提到,博士蛙从无到有,先是完成了从产品到品牌,包括从自有品牌到授权品牌的第一次升级,接着完成了从品牌到渠道的第二次升级,两次产业升级之后,完成了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成功作为“儿童消费品第一股”在香港主板上市。

  彼时的钟政用觉得博士蛙创造了儿童消费品行业、零售行业、传统企业等多个领域的奇迹。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奇迹已无法延续。

  记者在上周日傍晚来到了博士蛙位于上海某一繁华商业区的一家门店,这是一家有上千平方米面积的博士蛙主力店,但即便是挂出新品3折到4折的优惠也并没有吸引过多的人流光顾,过季品更是打出了1折、2折的超低价,100元3件,29元、39元一件的衣服随处可见。

  而在奶粉区原本可以摆放四层奶粉罐的货架,现稀稀拉拉地摆着一些奶粉,如果把它们整齐摆放在一起的话只够摆满一层,同样的在食品区则有一整面货架都是空的。在记者停留的半小时内,仅有4位顾客买单,单笔的价格最高也仅有百元,最低只是一件29元的衣服。

  这家门店的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双休日全天的营业额大致在1万元~2万元,平日则只有一半。“关键是现在没东西给我们卖,不少货架都是空的。”

  终端无货可卖,而在供应链的另一端情况也不理想。一位博士蛙曾经的供货商昨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们早在1年多前就已与博士蛙停止了合作。“其实我们和他们合作了很多年,直到上市后1年还合作得非常密切,他们的采购也一直很正常,但在博士蛙停牌后,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现金流不好了。”他提到,“货款拖延了1年多都不给我们结清,最长的一笔欠了有2年多,最后讨了一部分货款回来,但还是欠了我们近80万元,他们只是拿了一批毯子实物作为抵押。”

  除此以外,博士蛙近两年一直有关店的情况产生,曾被视为博士蛙上市象征的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旗舰店,早在去年就已摇身变成了美食广场。而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类似这样的门店关闭近两年并不少见。

  “路子有点野”

  在博士蛙内部,按照产品品类划分,儿童服装、鞋具及配饰占总收入超过七成,在2010年上市前夕记者曾与钟政用有过一次专访,当时他告诉记者,童装普遍毛利空间高,而他一直较为得意的授权品牌的零售价可以自己控制。“我们在产品的布局上采取一部分高毛利,而另一部分采取低毛利跑量的做法,支撑租金完全没问题。”他说。

  他向记者举例,一件NBA授权的童装,成本价20元,加上NBA授权费是32元,但终端的销售价可以开到180元甚至200元。“所以我根本不怕商店搞促销活动,我有得赚。”钟政用当时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钟政用颇为看好线下零售业务,相反在他看来,线上业务还是相对因为价格便宜很难真正赚到钱。

  在如今仅能查到的博士蛙2010年年报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存货为3.54亿元,远高于上一年的1.488亿元,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033亿元,而上一年度仅为1.157亿元。

  博士蛙的门店业态分为百货专柜、博士蛙街铺专卖店、博士蛙365生活馆和博士蛙365主力店这四种业态,分别由自营和第三方分销商经营。

  “博士蛙败就败在了盲目快速的扩张上。”一位关注婴童行业的PE投资人告诉记者,他曾去看过不少国内婴童连锁品牌的企业,自然也去博士蛙的部分门店考察过,他发现博士蛙在开店策略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他以博士蛙在上海某中心区域的一家门店为例。“这家门店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最致命的是它的隔壁紧挨着一家火锅店,每次走进这家门店都能闻到一股浓重的羊肉味,客户体验非常差。”他说,“很显然这就是在不计成本地盲目开店。”

  该投资人后来曾向圈内的其他同行打探过博士蛙这家企业,发现其在业界并不被看好。“有人觉得他们的路子走得有点野。”

  上述提及的一位博士蛙曾经的供货商告诉记者,博士蛙一直大力发展分销商,鼓励他们开店,为此还把赊账期拉长,甚至不计租金成本开店扩张,并以第三方经营为主,但产品、服务、供应链无法达到协同,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盲目扩张下的恶果

  根据一位港股消费行业的分析师的说法,由于目前婴童连锁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几乎每家企业都在想尽各种办法抢占市场资源,并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找钱,而上市融资无疑可以加快扩张的速度,以此来占得市场先机。

  而博士蛙也的确这样做了。在博士蛙的招股说明书上写道,上市所募资金的40%,约8.36亿港元将用于在2010年至2014年5年期间开设新的零售店,以进一步扩展集团的零售网络。从2009年12月31日的890家增加至2010年12月31日的1555家。博士蛙还在2011年的中期报告中提及计划至2011年底旗下各门店总数将超过2400家。

  庞大的连锁门店确实曾一度给博士蛙带来漂亮的财务回报。根据博士蛙2010年年报,公司在2010年收入比上年增长123.5%至14.08亿元,股东应占利润增长106.9%,至2.51亿元,零售店铺增长74.7%至1555家。在半年后的2011年中期报告显示,博士蛙店铺数量已达到1724家,上半年收入达到8.77亿。

  文章开头提及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婴童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博士蛙虽然新店开张速度很快,但是零售业重要的业绩指标“每平方米销售额”下跌得却很厉害,同店同比的销售情况才是真实的业绩反映。此外,在他看来,为了更快地把摊子做大,无条件地发展加盟商,不计成本开店的背后很容易造成产品、服务、供应链的不完善。

  一位博士蛙前管理层此前曾向记者抱怨:“博士蛙门店业绩与当初上市承诺差距很大,这是其长期盲目扩张埋下的恶果。”

  “开了这么多门店,后来很多都是不盈利的,甚至亏损,一些门店日营业额仅有数百元!”上述高管感叹,“近年来,由于销售下滑,博士蛙一些销售团队乃至财务经理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标签:博士蛙

©童装加盟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2022001581号-4

返回首页